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,从此天下就为一个家族所有了。经过四百多年,夏被汤灭掉,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。
大禹死后,因为人民怀念禹治水的功绩,加上其子启又非常贤能,因此诸侯拥戴启为天子。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,开了中国世袭王朝“家天下”的历史。从禹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之后,一个家族统治国家的历史持续了几千年,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位皇帝,家天下的统治才真正结束。
历史有其盛衰的定律,一个朝代能否长期存在要看统治者能否掌握好君权与民意的平衡。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意味着颠覆。夏朝就是在失衡中被颠覆的。夏的最后一个君主桀,骄奢自恣、荒淫残暴,不顾百姓安危,穷兵黩武。他还自比为太阳,因此《尚书·汤誓》中记载,夏代臣民都指着太阳诅咒:“时日曷丧,予及汝偕亡。”正因为不得民心到了百姓想与之同归于尽的地步,因此当商汤举起义旗、起兵伐夏时,这个看似强大的帝国便迅速土崩瓦解了。商汤凯旋班师,建立商朝,夏朝正式宣告灭亡。夏朝的历史由禹算起,至桀结束,共传十四世,历十七王,共计四百三十九年,所以说“四百载,迁夏社”。
成汤伐灭夏桀,建立商朝。到殷纣王被周武王伐灭,大约经过了六百年。
汤灭掉夏朝后,建立了自己的朝代,国号为“商”。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,文艺、技术和历法等古代文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,在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。商朝从建立起至纣王覆国结束,共传三十代,享国六百四十四年,故称“六百载,至纣亡”。中间经历了盘庚迁都,将原来的都城由西亳迁到了殷城,所以商朝又称“殷商”,盘庚以迁都为名,同时革除弊端,重振朝纲,使国力蒸蒸日上。
但是,有开始就会有结束,再强大的国家也不例外。历史往往会出现循环的现象。商朝的建立是因为君主的暴虐,而它的覆灭也同样是因为君主的暴虐。历史是一面镜子,而那些昏庸的君王却并不懂得照镜子,即使照了看到的也是别人非自身。所以,商纣在走夏桀的老路的同时,并没有想到路的尽头会有相同的结果在等待着他。商纣为人残暴,荒淫无度,弄得民不聊生,他做“酒池肉林”,创“炮烙”酷刑,刮民脂民膏,逼比干挖心,什么伤天害理就做什么,最后落得牧野倒戈、众叛亲离的下场。
所以,今人读史是为了从历史中看到自己的影子,以免走古人错误的老路,若仅仅只是为了看故事、学计谋,就会本末倒置,不仅学不到它的精髓,而且还可能走上歧途。
周武王起兵灭掉商纣,建立周朝,周朝的历史最长,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。
周武王子承父业,终于众望所归,完成灭商大业。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朝代,具有八百七十四年的历史。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的巅峰时期,各项制度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完善,同时在诗歌、礼乐、技术等文化领域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。但是,盛极必衰、物极必反,周朝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,同样也是奴隶制走向衰亡的时期。周平王迁都标志着周朝的衰落,同时也将周朝的历史分成了两个部分,即西周和东周,幽王被杀以前是西周,平王东迁以后是东周。
从各朝各代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“仁政必兴、暴政必亡”的道理。周朝也不例外,在建国初期,文王、武王以及周公等人励精图治、富国强兵,“修德以倾商政”,商亡之后,更是种德立业、推行仁政,所以才使得国家富强、人民富足。但是,祖先的功德经不起后代的挥霍。前代奠定的坚实基础往往被自己的后人挖空蛀烂,周厉王像桀纣般残暴,但尚有“周召共和”的支撑。到了周幽王就没那么幸运了,一次次的“烽火戏诸侯”最后断送的却是自己的性命和强大的王朝。从此,一度强盛的周王朝便一蹶不振、名存实亡了。
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,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。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,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。
“周辙东,王纲坠”,就是指周平王迁都以后,周天子权力衰落,王室的纲纪和政治制度逐渐瓦解,国家虽然名义上尚有天子主宰,实际却是各诸侯国在各自为政。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越来越弱,直至名存实亡。各诸侯失去了控制,都想要称王称霸,于是为了争夺实际的领导权,便连年不断地发起战争,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苦。而诸侯之间也是“你方唱罢我登场”,形成轮流执政的局面,“春秋五霸”“战国七雄”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。
战事纷纭、干戈迭起,搞得天下大乱,但也有一句话叫“乱世出英雄”。身居下层的有识之士希望利用这一机会大展宏图,于是游说之风兴起,诸子著书立说、百家争鸣,士以“游说”的形式向诸侯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,孟子、荀子等人都曾扮演过这样的角色,而各国君子也为了保存和扩张自己的势力大量地“养士”。这些士之中最擅游说之道的莫过于纵横家,其中的代表就是主张“合纵”的苏秦和主张“连横”的张仪。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百姓,而是为了博取功名和利禄。因此,兵连祸结、生灵涂炭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这些说客造成的。